微软在近期宣布了一轮大规模裁员,截至目前,微软在 2025 年的裁员总数已超过 15,300 人。近年来,在 CEO Satya Nadella 和 CFO Amy Hood 的领导下,微软的运营模式日益向资本市场看齐。微软在发布会上展示的技术创新,也越来越像面向投资者的演示,而非用户导向的成果,近年来的裁员更像是为了满足财务指标而进行的仓促决策。
微软对用户和员工逐渐冷淡
在本轮裁员中,一些为 Xbox 工作超过十年、曾创造可观营收的资深员工被裁撤,甚至有整间工作室被直接关闭。裁员更像是为了满足财务指标而进行的仓促决策。
产品方面,Windows Recall 功能因默认记录用户所有屏幕操作而引发强烈隐私担忧。令人费解的是,如此明显的风险,在产品上线前竟未得到足够重视。这种“表格化决策”模式,忽视了产品对人性的关怀。
与此同时,微软也在逐步淡出与用户社区的互动。例如,过去作为粉丝文化标志的 Xbox FanFest 活动今年并未举办,粉丝不得不自掏腰包组织活动。尽管微软盈利强劲,却不再愿意为忠实用户投入哪怕一点资源。
从技术公司变成逐利机器
微软的战略选择越来越短视,常常追逐热点而缺乏持续投入。从 Windows Phone、元宇宙到游戏,再到当前的 AI 战略,这种模式屡见不鲜。
目前,微软宣布将在全球投资 800 亿美元建设 AI 基础设施。然而,这笔为了投资 AI,原本的传统硬件业务(如: Surface 等业务)已经被大幅缩减投资。
此外,微软对 OpenAI 的高度依赖也引发广泛担忧。双方现有合作协议有效期至 2030 年,但部分独占权已被取消。OpenAI 正寻求摆脱早期条款的束缚,目前 OpenAI 的顶尖人才也持续流向 Meta。如果局势突变,微软在 AI 领域的重压可能面临巨大风险。
高层只为股东服务
内部消息指出,裁员源自 Amy Hood 制定的激进利润目标。各部门在高压下运营,更多精力被用于“提效”和削减成本,而非长期规划和产品打磨。Windows Recall 和 Copilot+ PC 等产品表现不佳,反映的是产品开发为财报服务的取向,而非回应用户需求。
微软在发布会上展示的技术创新,也越来越像面向投资者的演示,而非用户导向的成果。这种思维模式已对产品质量和品牌信任造成实质性损害。
昔日荣光与今日失落
微软并非一直如此。在 Surface 创立初期,微软曾展现出令人瞩目的产品创新能力。由 Panos Panay 领导的团队打造出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硬件设计,甚至推动整个 Windows OEM 生态的演进。
但这一切在近年逐步消退。Surface、Windows Mixed Reality、Microsoft Band、元宇宙、Xbox 等项目,均在高调启动后逐步沉寂。微软在不断切换赛道的过程中,失去了对产品质量与用户体验的专注,也丧失了构建长期竞争力的基础。
如今,微软已经变得更像一个投机玩家,投向热点、快速布局、仓促撤退。创新逐渐变成口号,而非实践。尽管微软目前的营收和财报一路走高,但微软真的在一步步失去忠实用户的支持。所以,微软还打算变回原来的样子吗?
via Windows Central
确实,迟早完蛋。完全不管用户要不要,自家的东西玩了几年了都tm玩不明白,Edge又又把mica砍了,超分也砍了,真就不干人事。
说的很好,现在员工内部也对微软开始不满了
众所周知这些年的巨硬员工很多都是不用巨硬产品的工作和工作以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开的🤣🤣🤣
哎~~~